一般情況下,大多數人會告訴你吃母乳的孩子大便呈黃色、均勻、糊狀,而且次數較多,每天排便可達4~5次。吃牛奶的孩子一天大便2~3次,發白且成形,有時可見奶瓣。可是在新生兒後期到2~3個月,這一段時間內常常會見到另外一種大便,外觀發綠,便中混有白色的疙瘩,有時會有線條狀透明的黏液,有時就像打碎的雞蛋那樣不成形。有經驗的醫生或常帶孩子的人知道這是母乳喂養兒的大便;而新媽媽則會心急火燎地抱著孩子上醫院,因為她認為這種大便不正常,孩子肯定患瞭腹瀉病。
治療腹瀉,最重要的是對癥下藥。腹瀉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之分,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、病毒、真菌、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,如菌痢、細菌性食物中毒、病毒性腸炎等;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、消化不良、胃腸功能紊亂及甲亢、糖尿病、尿毒癥等全身性疾病。感染性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體現,借此可排泄掉一部分毒素,對人體有益。
如果盲目止瀉,對病情反而不利。如果是感染性腹瀉,應選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;如果是消化不良所致,應從調理飲食入手,幫助寶寶吸收食物,增進食欲,產生的乳糖,醋酸等,可以增強寶寶的腸道蠕動,促進消化。在此同時,傢長需要在孩子飲食的過程中進行正確的示范和引導,讓孩子從小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和行為。
版權聲明:底部版权信息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