還有一種特殊情況——臍疝,可能會在新生兒臍帶脫落後出現。這種情況需要父母細心觀察,及時處理,讓寶寶自己逐步自愈。
有些小寶寶,尤其是未足月的早產兒,臍帶脫落後在肚臍處會有一個向外突出的園形腫塊,這就是“臍疝”。它小如黃豆大小,大的可像核桃,當小兒平臥,安靜時,腫塊消失,而在直立,哭鬧、咳嗽、排便時腫塊又突出。用手指壓迫突出部,腫塊很容易回復到腹腔內,有時還可以聽到“咕嚕嚕”的聲音,如果把手指伸入臍孔,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臍疝的邊緣。
發生臍疝的原因——嬰兒臍帶脫落後,臍孔兩邊的腹直肌尚未合攏,一旦腹腔內壓力增高,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。臍疝的內容物是腸管的一部分。
幫助臍疝自然愈合的措施:
隨著年齡的增長,疝環口也會逐漸縮小,一般在2歲以內部可自然閉合,因此隻要沒有腹痛,嘔吐(腸子被環口夾住)或局部感染,一般不需特殊處理。
如果臍疝較大,為瞭加快其愈合,可取一條寬約4~5厘米的松緊帶,在其中心處用佈固定半隻乒乓球,球的凸面對準臍孔,使腸子不再突出,松緊帶兩頭用可調節長短的扣子固定,壓力應保持在既能保證腸子不再突出,而又不影響呼吸和吃奶為準,使用後每2~3小時檢查一次,以防止皮膚擦傷。
值得註意的是,曾有人主張用錢幣壓迫或繃帶紮緊,實際上效果並不理想,因為嬰兒的腹部呈圓形,繃帶過緊會造成局部皮膚壞死,所以還是應該用乒乓球壓迫,這樣既安全效果又好。
臍疝什麼時候該送醫
版權聲明:底部版权信息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