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經量少的中醫治理方法

 2024-03-24  阅读 16  评论 0

若是食療不能讓你感覺好轉,那麼我們就更要註意按照更為科學的方法來進行調理瞭,其中,調理好我們月經量少的狀況的最好方法便是中醫辨證瞭,通過確認我們到底是屬於血虛、血瘀,還是其他腎虛類型的癥狀,從而更加輕易地根治這樣的毛病。

月經量少其實可以分為四類:

1、血虛型。月經量少或點滴即凈,色淡,頭暈眼花,心悸無力,面色萎黃、下腹空墜。舌質淡,脈細。

2、腎虛型。經少色淡,腰酸膝軟,足跟痛,頭暈耳鳴,尿頻。舌淡,脈沉細無力。

3、血瘀型。經少色紫,有小血塊,小腹脹痛拒按,血塊排出後痛減。舌紫暗,脈澀。

4、痰濕型。月經量少,色淡紅,質黏膩如痰,形體肥胖,胸悶嘔惡,帶多黏膩。舌胖,苔白膩,脈滑。

中醫辨證

1 、辨證立足 腎虛血虧

對於月經後期,月經量少,傳統理論認為辨證當分虛實,虛有腎虛,血虛,陰虛,陽虛。實有寒凝,氣阻,痰凝。長期的臨床經驗餘認為月經後期,月經量少雖有虛實之分,但以虛為主,腎虛血虧,沖任不調是其主要病機。

2 、治療調腎益精治其本

養血益氣培其源。針對上述病機辨證,餘依據“調腎乃調經之本”,“血是月經的物質基礎”,“氣是血脈運行的動力”擬訂調腎益精,溫潤添經,養血益氣為主的治療方法,以調經基本方加減組方。

3 、融會貫通,排卵還當祛痰除濕,活血通絡

月經後期,月經量少,現代醫學多認為與卵泡發育不良或無排卵有關,因此,促排卵是調經治療的主要環節,治療除以理腎益精,養血益氣為基礎方外,餘認為還應根據患者體質因素加減用藥,融會貫通,辨證使用通絡之品以促排卵,若形體肥胖多痰,或多毛,當合化痰藥加減以祛痰除濕通絡;痰濕化熱或外感濕熱之邪,當適當加清熱除濕通絡之品;若素性抑鬱易怒,則加疏肝通絡之品;對於活血通絡之品可用於月經中期或貫穿始終。

那對於不同的癥狀、病理,我們便可以科學地進行分型治療瞭。

1、血虛治法:養血和營調經。

方藥:

黨參12克 黃芪12克 茯苓12克 炒白術10克 大白芍12克 當歸9克 川芎6克 熟地12克 仙靈脾9克 山茱萸9克 雞血藤12克加減:脾虛食少者,加砂仁3克(後下)、陳皮6克;經期者,宜加紅花6克、川牛膝9克、路路通10克;四肢不暖者,加桂枝6克;下腹隱冷者,加文葉9克、烏藥9克。

2、腎虛治法:補腎養血調經。

方藥:

菟絲子12克 杜仲10克 枸杞子12克 山茱萸9克 當歸9克 熟地10克 淮山藥12克白茯苓10克 巴戟天10克 仙靈脾10克 補骨脂9克加減:經期加莪術12克、香附9克;畏寒肢冷者加桂枝6克、熟附片9克、烏藥9克。

3、血瘀治法:活血化瘀調經。

方藥:

桃仁9克 紅花6克 當歸10克 川芎6克赤芍9克 生地9克 香附9克 失笑散9克(包煎)烏藥9克 澤蘭葉12克 京三棱9克加減:瘀久化熱者加丹皮9克、炒山桅10克;腹脹者加枳殼9克、木香9克;經少不暢腹痛者加桂枝6克、莪術12克、王不留行籽9克;氣滯血瘀者加木香9克、小茴香6克。

4、痰濕治法臊濕豁痰通絡。

方藥:

白茯苓12克 法半夏10克 陳皮6克 炙甘草3克 蒼術9克 香附9克 膽南星10克 枳殼9克 六神曲9克 丹參12克加減:經期者,加沒藥9克、路路通10克、益母草15克,去甘草;苔白膩,院問者,去甘草,加木香9克、砂仁3克(後下);腎虛者,加鎖陽10克、熟附片9克,或紫石英15克。

5、宮寒型

這種體質常發生於愛吃冰冷食物的女性。月經較易延後,經量較少或顏色較暗,有些在月經來前或來潮時小腹冷痛,劇烈時甚至臉色發青,四肢冰冷,熱敷則疼痛可稍微減輕。診察時,常可發現舌質顏色較淡,舌苔白,脈沈緊。治宜溫經散寒,並應忌吃生冷的食品。

用生薑15克,艾葉10克。水1碗煎至半碗去渣,雞蛋1個去殼攪拌,放入湯內煮熟服食,每日1--2次(艾葉用量不宜太多,每次60克即可,若食用太多會有惡心,嘔吐的副作用)。

6、肝鬱型

月經周期較不規則,月經來潮前易多愁善感,煩躁易怒或情緒不穩定,乳房易脹痛。舌邊暗,苔薄白或薄黃,脈弦。常見於經前緊張癥候群。治療宜疏肝解鬱。取鯊魚1片洗凈。香附拍破,與薑絲鋪在魚肉上,抹鹽,入蒸鍋隔水蒸約40分鐘(體內燥熱者不宜食用)。

當然,對於月經量少的毛病,還可以用其它療法。

1、耳穴埋藏 取腎、子宮、內分泌區,以油菜籽、磁石,耳針埋穴,每日自按3次,每次3分鐘。

2、體針 腎虛:三陰交、腎俞、血海穴,均補法;

血虛:足三裡、脾俞、肝俞穴,均補法;痰阻:合谷、外關、豐隆穴,均瀉法;血瘀:血海、中極、地機穴,均瀉法。

版權聲明:底部版权信息;

本文鏈接:https://www.wdbaby.com/beiyun/531487.html

Copyright © 2022 無敵寶貝 Inc. 保留所有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