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血糖綜合癥的表現

 2024-03-24  阅读 13  评论 0

低血糖的癥狀與體征可有以下臨床表現。

1.交感神經系統興奮表現

低血糖發生後刺激腎上腺素分泌增多,可發生低血糖癥候群,此為低血糖的代償性反應,患者有面色蒼白、心悸、肢冷、冷汗、手顫、腿軟、周身乏力、頭昏、眼花、饑餓感、恐慌與焦慮等,進食後緩解,如低血糖逐漸發展則可出現下列臨床表現。

2.意識障礙癥狀

大腦皮層受抑制,意識朦朧,定向力、識別力減退,嗜睡、多汗、震顫、記憶力受損、頭痛、淡漠、抑鬱、夢樣狀態,嚴重時癡呆,有些人可有奇異行為等,這些神經精神癥狀常被誤認為精神錯亂癥。

3.癲癇癥狀

低血糖發展至中腦受累時,肌張力增強,陣發性抽搐,發生癲癇或癲癇樣發作,其發作多為大發作,或癲癇持續狀態。當延腦受累後,患者可進入昏迷,去大腦僵直狀態,心動過緩,體溫不升,各種反射消失。

4.錐體束及錐體外系受累癥狀

皮層下中樞受抑制時,神智不清、躁動不安、痛覺過敏、陣攣性舞蹈動作、瞳孔散大、甚至出現強直性抽搐,錐體外系與錐體束征陽性,可表現有偏癱、輕癱、失語及單癱等。這些表現,多為一時性損害,給葡萄糖後可快速好轉。錐體外系損害可累及蒼白球、尾狀核、殼核及小腦齒狀核等腦組織結構,多表現為震顫、欣快及運動過度、扭轉痙攣等。

5.小腦受累表現

低血糖可損害小腦,表現有共濟失調、運動不協調、辨距不準、肌張力低及步態異常等,尤其是低血糖晚期常有共濟失調及癡呆表現。

6.腦神經損害表現

低血糖時可有腦神經損害,表現為視力及視野異常、復視、眩暈、面神經麻痹、吞咽困難及聲音嘶啞等。

7.周圍神經損害表現

低血糖晚期常發生周圍神經病變而致肌萎縮與感覺異常,如肢體麻木,肌無力或肌顫等,還可有周圍性刺激與灼痛性改變等,也有人認為與胰島素瘤引發的低血糖所致肌萎縮與肌炎有關。低血糖性周圍神經病變還可致足下垂、手足細動作失靈、如不能寫字、不能進食、不能行走、甚至臥床不起。

8.器質性病變所致低血糖表現

最常見於胰島素瘤性低血糖,約70%為良性腺瘤,直徑0.5~3.0cm,多位於胰尾部,胰體部與胰頭部的發病情況相似,多為單發,增生次之,癌瘤較少見,如為癌瘤多有肝及鄰近組織轉移。

9.反應性功能性低血糖表現

反應性功能性低血糖主要表現:

①女性多見,發作較輕,病史長,多有情緒緊張及精神創傷史;

②低血糖發作多在飯後2~3h,空腹血糖正常或稍低;

③低血糖發作以腎上腺素增多癥狀為主,歷時20~30min,常無昏迷,多自行緩解;

④患者常為神經質,發胖,體征陰性,雖反復發作而病情並無惡化;

⑤低血糖水平不如胰島素瘤明顯,空腹血糖多在2.24~3.36mmol/L(40~60mg/dl);

⑥患者可耐受饑餓達72小時之久而無昏迷發生。

一般大腦神經細胞從血流中攝取葡萄糖較為恒定,不受血糖消長的影響,因而低血糖癥狀要在45mg/dl(2.52mmol/L)以下時才能表現出來。低血糖表現與大腦缺氧狀態類似,故有大腦循環障礙(如動脈硬化,腦梗死)時,低血糖癥狀可提前出現。血糖降低程度和速度與臨床癥狀的出現和嚴重程度大致平行,但無絕對的定量關系,發生低血糖癥狀的血糖閾值無統一標準,個體差異性較大,同為血糖值30mg/dl(1.68mmol/L),有的發生昏迷,有的隻有部分低血糖癥狀而無昏迷,但都需給予治療,以提高血糖水平。

版權聲明:底部版权信息;

本文鏈接:https://www.wdbaby.com/beiyun/520697.html

Copyright © 2022 無敵寶貝 Inc. 保留所有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