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幾年來,中耳炎在我國的發病率越來越高,而且這些發病人群多集中於兒童,究竟是什麼原因呢,寶寶為什麼會患中耳炎呢?下面我們來看一下。
一直以來人們都相信“七竅相通”。醫院專傢介紹,耳朵通過咽鼓管與鼻咽部相通,咽鼓管可以調節耳內的壓力,以此保持與大氣壓的平衡。此外,咽鼓管還有防禦、清潔的功能。
秋季日夜溫差大,常會誘發上呼吸道感染,炎癥波及咽鼓管時,耳內往往會形成負壓,就會產生耳悶的感覺,所以常有患者感覺耳朵嗡嗡的,聽力也沒以前好。
除瞭感冒,鼻炎、鼻竇炎發作,過敏性鼻炎,鼻咽部占位性病變,兒童腺樣體肥大、感染,頭頸部放療等因素也會誘發分泌性中耳炎。
雖然分泌性中耳炎發生比較隱蔽,嬰幼兒的語言表述能力差不容易被發現,但傢長隻要多留個心眼,還是可以發現很多蛛絲馬跡的。
而且,分泌性中耳炎如果未能得到及時治療,耳內的液體沒有被吸收,則會導致鼓室硬化、粘連性中耳炎、膽固醇性肉芽腫等繼發疾病,造成永久性聽力下降,治療非常困難。
版權聲明:底部版权信息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