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母有責任激發孩子的想象力,教給他們行為準則和有益的東西。因此,父母親利用一些技巧幫助自己把這項工作幹得更好就顯得非常重要。
制定適當的目標
註意避免制定不明確的或是超出孩子能力范圍的目標。絕不要追求完美,那隻會讓孩子和你都遭受挫折。孩子每天取得的點滴成績和進步都應記在心裡,不要隻看到孩子的缺點,努力觀察並贊許孩子每一點微小的積極舉動或是進步。同樣,目標過低,不忍心讓孩子接受挑戰,會讓孩子感到無聊,乏味。
積極參與
孩子直到八歲都主要是通過模仿學習的,所以教孩子的方法之一就是:行動起來,在她面前或是和她一起做點什麼。也就是說,你不要光指望給孩子下命令,發指示。比如在糾正孩子的時候,不要簡單地說“不要用手吃東西”,你最好成績最好拿起調羹,一邊親自做一下吃飯的動作,一邊說“我們用調羹吃東西”。不要命令孩子“去整理好你的玩具”,你可以拉起孩子的手,蹲下來,像做遊戲一樣來收拾玩具,然後說“該收拾玩具瞭”。在日常生活中加上些許想象、幽默、笑話或者遊戲,隻要持之以恒,孩子就會做你期待他做的事。
做出積極的榜樣
隻要有可能,請用積極的方式說話。可以說“那是隻漂亮的小狗,我們來摸摸它”,接著示范給孩子怎麼做,然後握住孩子的手,一起來做這個動作。別尖叫什麼“不要弄疼瞭小狗”!以“不要”開頭的句子往往傳達著某種不快。
幼兒一般不會對未加手勢的指令性話語有反應。因此,隻要有可能,請將你要說的話演示出來,並形象地向孩子講解這些動作。要做得戲劇化一點,誇張一點,以增強孩子的印象。與其說“進來時不要大聲摔門”,還不如等孩子到門邊時迎接他,對他說“我們輕聲地關門”,同時牽著他的手輕柔地做關門的動作,然後讓他握著門把手重復輕輕關門的動作。
確信孩子能夠記住命令
即使你已經一遍一遍地示范給孩子正確的行為,你還是不能指望孩子一定能記住。這種狀況會一直持續到孩子的記憶力成熟。孩子在逐步的成熟和動作的重復當中學習並漸漸養成習慣。
在孩子五歲以前,不要指望孩子能記住該做什麼,不該做什麼。一旦她的記憶力足夠成熟,隻要講幾次,她就能很快記住你的話。在此之前,對孩子,尤其是幼兒,要一遍一遍地叮囑同樣的事情。這雖然令人喪氣,卻十分必要。
不要打攪孩子
許多孩子的註意力持續時間很短,而且難以培養他們長時間註意某物,因為小孩根本就無法像成人一樣集中註意力。要幫助孩子保持長久的註意力,你能做的主要事情之一就是:不要在孩子顯然醉心於某事的時候打攪他。不要介入,直到他的註意力轉移到別的事情上。然後,請別忘記為他剛剛幹完一件出色的工作而贊揚他。
表達你對孩子的關心
對一個幼兒來說,關心必須是充滿激情而且顯而易見的。孩子對你是否註意他很敏感。若是你沒有給他全部的關心,他會生氣或者抓住你的手或衣服以吸引你的註意。孩子和你說話的時候,你必須停下手頭的工作,看著他的眼睛,孩子才會感到你在聽他說話。如果你從孩子很小的時候起就這麼做,孩子就會知道她能夠表達自己,並且你像對待一個獨立的個人一樣尊重她。
版權聲明:底部版权信息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