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的很多行為都讓成年人感到費解,為什麼孩子總愛大喊大叫?為什麼要不停的摔東西?為什麼要把東西搬來搬去?其實這些都是自然賦予孩子的生命力,是寶寶學習的一個過程。那麼傢長們應該怎麼做才能幫寶寶好好度過敏感期呢?
應對語言的敏感期的方法
學習語言對成人來說是件困難的工程, 但幼兒能容易學會母語,因為幼兒具有自然所賦予的語言敏感力。
1、在寶寶1歲到1歲半左右可進一步學習“你”、“他”和你的”、“他的”“大傢的”,“我們”“你們”“他們”等詞,使寶寶的語言更加豐富。寶寶不會,隻因缺乏大人示范,沒有人教導所以還不會,平時同寶寶說話時註意多用代詞,很快寶寶會理解並且學會用。
2、如果21-22個月寶寶還不會說多個字,在吃水果之前要讓寶寶說出名稱才讓吃。多次用遊戲去強化,就能使寶寶不但說出水果名稱,還能說“吃香蕉”“吃蘋果”,變成三個字的話。
3、31-33個月寶寶已能理解反義詞,能口頭對答。父母經常與寶寶玩對答,寶寶會越學積累越多,通過對答反義詞,對詞的理解更深入,而且不會用錯,如對高矮和長短,大小和多少不會混淆。
1歲~3歲的幼兒由向內的秩序感逐漸轉向向外的秩序感
應對秩序敏感期的方法
1歲~3歲的幼兒由向內的秩序感逐漸轉向向外的秩序感,有強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,對物品擺設的位置、動作發生的順序、人物的呈現、物品的所有權等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,如若遭到挑戰就會感到不安、焦慮,甚至會表現出極端的激烈反應。由於幼兒在這一時期的難以變通甚至不可理喻,也可稱之為執拗敏感期。
2歲至3歲的幼兒開始進入執拗的敏感期。表現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圖去辦,否則情緒就會產生劇烈變化,發脾氣,哭,鬧。這時傢長和老師要給孩子足夠的耐心和關照,也要學會一些安撫的技巧。
1、端正對秩序敏感期的認識。
如果孩子產生的是合理的或非原則性的需求,要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盡量滿足他們在秩序敏感期的“有序願望”,順應 其秩序感發展的需要;對於原則性的需求,如果不能夠滿足孩子,就需要靈活變通,通過擁抱、講道理、轉移註意力、尋找替代目標等平息孩子的情緒,切記蠻橫 “鎮壓”。
2、不要讓孩子秩序錯亂。
孩子會因為秩序產生自然的快樂,也會因為秩序錯亂而亂發脾氣。對於正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來說,隻要物品離開瞭它們應該在的位置,他就會很快發現,並且 要求把物品回歸原位。如果大人不理解這種敏感性,而讓孩子的秩序錯亂下去,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心理沖突,不利於孩子以後建立規則。 什麼是孩子的“秩序敏感期”》
3、滿足孩子的秩序感。
秩序感是孩子的一種需要,當它得到滿足時,孩子就會產生真正的快樂。秩序感也讓孩子認識到每樣東西在環境中所處的位 置,讓孩子能夠適應環境,能夠在細節上支配環境。隻有在這樣的環境中,孩子才能感到平靜和快樂。因此,當孩子樂於去做一些關於秩序的事情時,傢長不妨滿足他的這個需求。
4、給孩子提供一個有序的環境。
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到來時,保護兒童、理解兒童、尊重兒童、協助兒童,盡可能給兒童提供一個有秩 序的環境。傢裡的日常用品最 好擺放有序,每次使用後一定要註意及時歸位。孩子的東西更要註重擺放有序,傢長不要隨便去更改它們的位置。盡量不要對孩子居住的環境做太大的改變,比如頻繁地為孩子更換床鋪、居室、生活環境等等,尤其是長途旅行時一定要特別註意。即使不得已,也要給孩子一個適應期和過渡期,並且為孩子可能的不適應做好各方 面的準備。
對於處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,傢長還可以引導他們自己收拾玩具和日用品,這不僅能讓孩子養成整潔有序的習慣,還能使孩子獲得更完善的成長空間。
應對對細小物體關註敏感期的方法
孩子對小的物體特別感興趣,比如孩子面前同時有一支筆、一粒花生米、一粒小豆,孩子會首先抓住小豆。因為孩子的視野和成人的視野不一樣,成人視野是開放的,孩子的視野是關註細枝末節的,哪個微小,孩子就關註哪個。
2歲至3歲的幼兒開始進入執拗的敏感期
在這個敏感期,孩子的觀察視角往往多會關註許多細枝末節,越是微小的東西他關註得越多。所以,在這個時期,媽媽不要用成人宏觀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為,要允許孩子進行這些觀察,並通過適當的引導保護他的觀察興趣。
1、給孩子創造適當的觀察機會。
媽媽可以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前提下,為孩子創造觀察的機會,比如帶他一起尋找路邊的小螞蟻洞,並陪著他一起觀察。在這個過程中,媽媽也可以給孩子做一些講解,讓他既能體會到觀察的樂趣,還能從中學到知識。
2、別強行打擾孩子的“觀察工作”。
孩子的觀察在他自己看來,其實也是一種“工作”,一種值得他聚精會神去做的“工作”。但有許多媽媽卻會在孩子觀察某些東西的時候,直接就來打擾他,甚至是阻止他。媽媽在阻止過程中的訓斥、威嚇,也許會對他的心理產生消極的影響。
3、不要強制性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。
有的媽媽有這樣的認識:既然觀察細小的事物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,那就直接將許多小東西擺在他面前,一個一個讓他認好瞭。這樣的方法就是在強制性地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。這種方法,並不一定會引起他的興趣。因為孩子都是先對某一個小事物產生瞭興趣,之後才會積極地去認知這一事物。
4、多帶孩子進入大自然,讓他自己去觀察。
對於剛剛開始認識世界的孩子來說,大自然是他最好的老師。所以,媽媽可以多帶孩子進入大自然,去親身體會並觀察事物。 多讓孩子親近大自然。
應對動作的敏感期方法
孩子的學習都是通過手來進行和獲得的,孩子從邁步到學會走路這個過程中,是非常願意走路的,而且不願意讓成人拉著走,手的動作是伴隨著走路而發展的,孩子走到哪裡,手就抓到哪裡。
1、兩歲的孩子已經會走路,最是活潑好動的時期,父母應充分讓孩子運動,使其肢體動作正確、熟練,並幫助左、右腦均衡發展。除瞭大肌肉的訓練外,更要註意小肌肉練習,亦即手眼協調的細微動作教育,不僅能養成良好的動作習慣,也能幫助智力的發展。
2、沒有機會玩球的孩子,可以學習接自制的米袋和沙袋,用沙袋拋到對方,自己用雙手接住。沙袋不可能反跳。但可學習接到拋球和投擲的能力。
3、寶寶還不會用剪子,是因為大人害怕寶寶受傷害。隻要是圓頭剪刀,就可以放手讓寶寶練習。總是由不會到會,隻要有機會練習就一定能學會。
4、寶寶還不能單足跳躍,可以學習扶物單足跳,跳熟練之後就可以不扶物單足跳。學會左足要交換到右足,輪換單足跳之後可以做跳躍的遊戲。
版權聲明:底部版权信息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