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傢都見過吮手指,啃指甲的寶寶吧。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看到這類的寶寶,有的寶寶把手指吮的非常的細,把指甲啃的禿禿的,一碰就會疼,但是,寶寶們還是喜歡去啃,一到閑下沒事幹的時候就開始啃瞭。長期嘴指甲的危害是什麼?
長期啃指甲的危害是什麼
危害一:指甲損害
經常啃指甲會把指甲咬得特別禿,指甲不僅會變醜,甲床還會變得凹凸不平,出現棱紋。有些人的甲板還會嵌入周圍組織,造成紅腫、疼痛和感染。
危害二:倒刺增多
長期啃指甲會讓周圍皮膚幹燥、脫皮,慢慢形成倒刺,若不小心碰到,會異常疼痛,如果用手去拔,甚至會使傷口加大,甚至感染。
危害三:抵抗力下降
土耳其科學傢測試結果:長期啃指甲的人群,76%唾液中長期存在令人作嘔的細菌。
危害四:影響牙齦健康
指甲裡的污垢比手上的多得多,啃的時候會隨之傳到嘴裡,間接影響牙齦健康。
而且,啃指甲會導致牙齒斷裂、掉牙,嚴重的甚至會下巴錯位。
危害五:會磨牙
專傢指出,啃指甲是一種緊張的表現,晚上磨牙也一樣。如果牙齒本來就不好還愛啃指甲的話,那晚上很可能在睡覺時把牙磨碎。
危害六:甲床變短
長期的啃指甲會損害指甲床。指甲不斷被啃,暴露在外,自然而然會變短,長此以往,就永遠隻有小小的一截兒瞭。
為什麼寶寶會啃指甲
一、微量元素缺乏說。這一學說認為,孩子為什麼會咬指甲、啃手皮呢?是因為孩子體內缺乏某種微量元素,如硒、鉀、鋅等,若補充瞭這些元素,孩子就自然停止瞭咬指甲等異常行為。
二、人格類型說。按弗洛伊德的觀點,他把人群分為三種人格模型:口唇型、肛門型、生殖型。咬指甲孩子多屬於口唇型人格,這種人格類型的孩子易焦慮、依賴性強、喜嚼咬、有破壞欲。
三、模仿說。有些學者認為,孩子咬指甲、啃手皮是互相模仿導致的,其理論依據是:在幼兒園,隻要有一個兒童咬指甲,就會有許多小朋友跟著咬;傢長咬指甲,子女大多也會模仿著咬。
四、習慣成癮說。這一學說認為,人類嬰兒都有把手指放於口中吮吸的本能,該本能源自於尋找自我感覺和母親乳頭的替代物。由於這個動作能使嬰幼兒獲得某種安定感,所以這種感覺必然被深刻地記憶。
長期啃指甲危害大,當寶媽們看到寶寶啃指甲或是吮手指的時候,應當及時的制止,不要讓其成為習慣,就不太好控制瞭。另外,傢長們在傢也一定要註意自己的行為,寶寶模仿能力很強,不要讓自己的壞行為,壞習慣影響到寶寶。
版權聲明:底部版权信息;